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.

.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古典美德 七绝  

2015-01-05 12:21:16|  分类: 七、五、律、绝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古典美德
七绝
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
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
古典美德 七绝 - 满江红 - .
 

    清康熙年间,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、礼部尚书。老家安徽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,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,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。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,张家不同意,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。县官考虑双方都是官位显赫、名门望族,不敢轻易了断。

    在这期间,张家人写了一封信,给当时在京城当大官的张英,希望张英出面干涉此事。张英收到信件后,认为应该谦让邻居,在回信中写了四句诗:

    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

    张家人阅罢,主动让出三尺空地。吴家见状,深受感动,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宽六尺的巷子。两家的礼让之举传为美谈。


六尺巷的来由,是有一段佳话的。据史料记载: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,与吴氏邻,吴氏越用之。家人驰书于都,公批书于后寄归。家人得书,遂撤让三尺,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。 

这里的张文瑞公,即是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(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)。清代康熙年间,张英老家人与邻居吴家,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,因两家宅基都是祖上基业,时间又久远,对于宅界,谁也不肯相让。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。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,名门望族,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。于是,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,要他出面干预。张英看罢来信,只是释然一笑,挥起大笔,写诗一首:

一纸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

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

张英就命人快速寄回家。因为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,家里人一见书信,喜不自禁,认为张英一定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,或是一条锦囊妙计。当家人拆开书信,看到的只是一首诗,后来大家一合计,认为既争之不来,确也只有“让”这惟一办法,遂主动后退三尺筑墙。张家的忍让行为,感动了吴家,吴府老爷也令家人对院墙后移三尺。当地人知悉后,纷纷传颂此事,引为美谈,并给这条小巷子,取名“六尺巷”。在“前法治时代”的传统等级社会,“官大一级压死人”。朝中有人不仅“好做官”,荫庇之下,族亲实际上在方方面面都会“好有势”。而张英却不仗势压人,其宽仁谦让,着实让人感佩。这样的故事之所以成为美谈佳话,也反证其稀罕,在传统社会并非常态。张英也不失为“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”,失去的是祖传几分宅基地,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和流芳百世的美名。六尺深巷的故事,核心词是官德,但不限于官德。用权要慎,这个权字,不仅是做官掌权,扩而言之,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自己得理的时候,各行各业也存在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的问题。这是一个度的问题,需要节制内省,而不是贪得无厌的修筑、扩展自己的领地。哪怕是“理直气壮”,也要得让人处且让人。无论做官还是做人,永远都要保持一份清醒的克制。

  如今,当地政府在六尺巷旧址前,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石牌坊,上面题写了“礼让”两个大字。礼让是心灵的丰盈,精神的成熟、生存的智慧;礼让是对别人的释怀,对自己的善待。能弯曲的树,不一定是廉价的木,如榕树;有礼让之心,不一定是柔弱之人,如张英。礼让是大海,有海纳百川的胸怀;礼让是蓝天,有高清迈俗的境界。礼让的别名是:宽容、自信和超然。

 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5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